相信對于竹葉我們很多人都是認(rèn)識的吧,我們常常會用它來包粽子的,其實就是常說的粽子葉,其實竹葉作為一種中藥有很高的醫(yī)學(xué)價值。那么竹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?
竹葉的簡介
【名稱】:竹葉
【別名】:長竹葉、金竹葉、竹葉門冬青、竹葉麥冬
【藥材類別】:枝葉/樹皮類
【性味】:味甘;淡;寒。
①《別錄》:味辛平,大寒。
②《藥性論》:味甘,無毒。
③《履巉巖本草》:苦,甘,微寒,無毒。
④《本草正》:味甘淡,氣平微涼。
【歸經(jīng)】:入心、肺、膽、胃經(jīng)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入肺。
②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入心、肺、胃三經(jīng)。
③《本草匯言》:入手太陽經(jīng)。
④《藥品化義》:入心、肺、肌三經(jīng)。
【入藥部分】: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葉。
竹葉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6-12g。
竹葉的功效與作用
清熱除煩;生津利尿。主熱病煩渴;小兒驚癎;咳逆吐衄;小便短赤;口糜舌瘡。用于熱病心煩、口渴,口舌生瘡,小便赤澀。
①《別錄》:主胸中痰熱,咳逆上氣。
②《藥性論》:主吐血熱毒風(fēng),止消渴。
③《食療本草》:主咳逆,消渴,痰飲,喉痹,除煩熱。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消痰,治熱狂煩悶,中風(fēng)失音不語,壯熱,頭痛頭風(fēng),并懷妊人頭旋倒地,止驚悸,溫疫迷悶,小兒驚癇天吊。
⑤張元素:涼心經(jīng),益元?dú)?,除熱,緩脾?/p>
⑥《綱目》:煎濃汁,漱齒中出血,洗脫肛不收。
⑦《本草正》:退虛熱煩躁不眠,止煩渴,生津液,利小水,解喉痹,并小兒風(fēng)熱驚癇。
⑧《重慶堂隨筆》:內(nèi)息肝膽之風(fēng),外清溫署之熱,故有安神止痙之功。
⑨《本草再新》:涼心健脾,治吐血、鼻血,聰耳明目。
竹葉的附方
①療熱渴:淡竹葉五升,茯苓、石膏(碎)各三兩,小麥三升,栝樓二兩。上五味,以水二斗煮竹葉,取八升,下諸藥,煮取四升,去滓分溫服。(《外臺秘要方》竹葉湯)
②治傷寒解后,虛羸少氣,氣逆欲吐:竹葉二把,石膏一升,半夏(洗)半斤,人參二兩,麥冬(去心)一升,甘草(炙)二兩,粳米半升。(《傷寒論》竹葉石膏湯)
③治霍亂利后,煩熱躁渴,臥不安:濃煮竹葉汁,飲五、六合。(《圣濟(jì)總錄》竹葉湯)
④治小兒心臟風(fēng)熱,精神恍惚:淡竹葉一握,粳米一合,茵陳半兩。上以水二大盞,煮二味取汁一盞,去滓,投米作粥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淡竹葉粥)
擴(kuò)展閱讀:注意事項
脾胃虛寒及便溏者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