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螵蛸香菇牛奶粥
材料:香菇30~50克,海螵蛸粉5克,象貝粉10克,白芨粉10克,白茯苓粉20克,牛奶500克,大米200克,細鹽、麻油各少許。
做法:先將大米淘洗干凈,加適量水浸泡兩小時。香菇洗凈后切絲,溫水浸泡。將浸泡后的大米連水用大火煮開,隨即加入海螵蛸、象貝、白芨、白茯苓等藥粉和香菇絲,改以小火熬約20分鐘,待粥稠后倒入牛奶,略煮片刻即起鍋離火,盛入碗內(nèi),稍加細鹽、麻油即成。
用法:1日l劑,分3次服用,5~7劑為1療程。
功效:制酸、止痛、止血、補虛的功效,治胃痛,是一劑消化性潰瘍病人理想的食療佳方,尤宜于胃酸分泌過多、疼痛較甚或伴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的患者。
來源:《上海中醫(yī)藥報》
健中調(diào)胃湯
組成:黨參15克,白術(shù)10克,姜半夏6克,陳皮6克,降香10克,公丁香6克,海螵蛸15克,炙甘草6克。
用法: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20分鐘,浸透后煎者。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鐘,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鐘。煎好后兩煎混勻,總量以200毫升為宜,每日服1劑,早晚分服,飯前或飯后兩小時溫服。視病情連服3劑或6劑停藥1天。俟病情穩(wěn)定或治愈后停藥。服藥過程中,停服其它中西藥物。
加減:胃中冷痛較重者,加良姜、畢澄茄;脘腹脹滿,噫氣矢氣多者,加佛手、香椽皮;泛吐清水,或胃有振水音者,加茯苓、生姜、三七粉(另沖服)。
功效:益氣健中,調(diào)胃止痛,愈瘍制酸。
主治:消化性潰瘍、慢性胃炎。癥見胃痛、嘈雜、泛酸、空腹尤甚,得食稍減,喜曖喜按,噫氣矢氣,大便或溏或燥,舌質(zhì)淡紅,苔白滑,脈象沉細或弦,中醫(yī)辨證屬于脾氣虛偏寒夾飲者。
方解:方中黨參、白術(shù)益氣健中,調(diào)補脾胃;姜半夏、陳皮理氣化痰,降逆和胃;降香化瘀止血;公丁香溫中降逆;海螵蛸制酸愈瘍;炙甘草和中緩急。共奏健中調(diào)胃、愈瘍止痛之功。對脾胃虛弱,氣滯停飲,偏虛偏寒之胃痛、嘈雜、泛酸諸癥有良好效果。
千金不易丹
組成:海螵蛸2兩,文蛤3錢,黃連2錢,豬膽2個。
制法:將膽汁拌海螵蛸研末,加冰片1錢,和勻。
用法:用田螺水調(diào)敷患處,立效。
功效:主治五痔。
來源:《中國醫(yī)學大辭典》
護膜海螵蛸湯
組成:白及、海螵蛸各10克,胖大海、吳茱萸、黃連各克,土茯苓、白花蛇舌草各25克。
用法:每日1劑,水煎服。
功效:護膜止酸,清化濕熱。
主治:消化性潰瘍(十二指腸球部潰瘍,胃潰瘍)直接損傷胃黏膜為肝經(jīng)郁熱耗傷胃黏膜成瘍;或脾胃濕熱灼傷胃黏膜成瘍。間接胃黏膜失養(yǎng)為脾胃虛寒和胃陰不足,胃絡(luò)血循不充,胃黏膜失養(yǎng)成瘍;或胃絡(luò)瘀阻,血循不暢,胃黏膜失養(yǎng)而成潰瘍者。
雙蛸湯
制作:將桑螵蛸8克,海螵蛸、關(guān)沙苑、鹿角霜、金櫻子各15克,白術(shù)10克,水煎,一次服。
按語:溫腎健脾,固精止帶,主治細菌性陰道炎,證屆腎虛,癥見帶下增多,清稀透明,伴腰酸膝軟,頭暈耳鳴,大便溏薄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