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賊是我們都愛吃的食物,我們對(duì)它們的了解除了美味,和遇到有害刺激就噴墨的習(xí)慣,肯定還有就是它骨頭的藥用作用,海螵蛸,中藥名,為烏賊科動(dòng)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干燥內(nèi)殼,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山東等地,具有收斂止血,澀精止帶,制酸止痛,收濕斂瘡之功效,常用于吐血衄血,崩漏便血,遺精滑精,赤白帶下,胃痛吞酸;外治損傷出血,濕疹濕瘡,潰瘍不斂,那么,海螵蛸的炮制方法是什么呢?
炮制方法:凈制 除去雜質(zhì)。去硬殼。切制 除去雜質(zhì),砸成小塊。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用清水漂洗至無明顯咸味,干燥,去硬殼,砸成小塊。
炮炙:炒制,取凈海螵蛸小塊置鍋內(nèi),用文火加熱,炒至表面微黃色,取出,放涼。麩制:原藥用清水微泡,洗凈,除去硬殼,撈起,濾干余水,切1-2cm小塊,曬干,用麥麩炒至徽黃色,篩去麥麩即得。醋制:取海螺蛸加醋炒至微黃即可。每海螵蛸1kg,用醋60g-90g。
烏賊骨的硬殼,在干燥的氣候中,于強(qiáng)烈的日光下曝曬(夏季)4小時(shí),因膨脹系數(shù)不同,可以分離,可代替人工去殼。但在北京和浙江分別做了同樣實(shí)驗(yàn),在強(qiáng)烈的日光下曝曬達(dá)3周之久,仍未見外殼脫落。
以CaCO3的含量多少來分析中藥海螵蛸去殼不去殼炮制工藝。結(jié)果表明,海螵蛸中殼與骨的CaCO3含量相近,且水煎液中CaCO3的煎出量也基本相等。殼在海螵蛸的總量中占比例很大,認(rèn)為海螵蛸可不去殼,以增加藥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