麩炒枳殼與枳殼的區(qū)別
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6-08-04   來源:中華康網(wǎng)   
      手機查看

很多中草藥是需要炮制的,如經(jīng)過炒、熏等手法使藥材藥效加重或者減輕使其適應病人身體。那么,枳殼和麩炒枳殼的區(qū)別在哪里呢?

麩炒枳殼與枳殼的區(qū)別

枳殼和麩炒枳殼的區(qū)別在于是否經(jīng)過炮制,麩炒枳殼是炮制過的枳殼來的。麩炒枳殼:取枳殼片,照麩炒法炒至色變深。本品為不規(guī)則弧狀條形薄片,色較深,有的有焦斑。

麩炒枳殼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.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。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,自中部橫切為兩半,曬干或低溫干燥。

枳殼,氣味所主,與枳實大略相同。但枳實形小,其氣全,其性烈,故善下達;枳殼形大,其氣散,其性緩,故其行稍遲,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腸也。

其主風癢麻痹,通利關節(jié),止風痛者,蓋肺主皮毛,胃主肌肉,風寒濕入于二經(jīng),則皮膚瘙癢,或作痛,或麻木,此藥有苦泄辛散之功,兼能引諸風藥入于二臟,故為治風所需,風邪既散,則關節(jié)自然通利矣。其療勞氣咳嗽,背膊悶倦者,蓋亦指風寒郁于上焦,則肺氣滯而為悶倦咳嗽。

《經(jīng)》曰:”肺苦氣上逆,急食苦以泄之,枳殼味苦,能泄至高之氣,故主之也。又肺與大腸為表里,風邪入肺,則并入大腸,風熱相搏而為腸風下血,苦寒下泄之氣,則血熱清而風自除矣。其主散留結胸膈痰滯,逐水,消脹滿,安胃諸證,悉與枳實相同,第其氣稍緩耳?!?/p>

上述內容為枳殼的相關解答,希望能給讀者朋友帶來幫助。溫馨提示,炮制枳殼時要注意炒到色變深為好。

      熱門推薦
        猜你喜歡
      換一換
        吃花生要連紅皮一起吃”,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紅...
        炎炎夏季,想要一款潤嗓緩解疲勞,并且能緩解宿...
        定義肝氣郁結證情志不遂,肝之疏泄失職,氣機郁...
        風濕痛藥酒使用說明以及患上風濕的原因,大家一...
        身體的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,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