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收藏
手機看
分享
-
-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(xù)觀看
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有什么區(qū)別
-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有什么區(qū)別
-
參與醫(yī)生
哈爾濱醫(yī)科大學附屬第二醫(yī)院 康鵬 主任醫(yī)師

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區(qū)別,主要是急性乙肝是指新感染乙肝病毒6個月之內,慢性乙肝是指感染病毒超過6個月,表面抗原仍然是陽性。區(qū)分點是表面抗原是否已經持續(xù)了6個月陽性,如果持續(xù)6個月陽性就診斷為慢性乙肝,如果剛感染病毒還在6個月之內,通常暫時診斷為急性乙肝。乙肝可以逐漸轉變成慢性乙肝,決定感染乙肝病毒后成為急性或慢性感染的主要因素,是感染時的年齡。5歲以下小兒感染乙肝病毒,特別是新生兒期或嬰兒期感染乙肝病毒,都無明顯的臨床癥狀,且90%以上可變成慢性感染,而長期表現抗原陽性。而5歲以上的兒童、青少年及成人感染乙肝病毒,可出現急性乙型性肝炎,病程多在6個月之內,而且90%-95%可自發(fā)地清除乙肝表面抗原,而臨床痊愈,僅少數病人可轉為慢性。急性乙肝大多不需要抗病毒治療,經過一般對癥支持治療即可自行痊愈。只有少數病情較重,如膽紅素水平高,同時伴有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或病情比較遷延的患者,需要抗病毒治療,促進病毒清除。如果是慢性乙肝,會攜帶乙肝病毒數十年甚至終身攜帶,而痊愈的幾率很低,體內乙肝病毒發(fā)作的原理也相對復雜。即使達到臨床治愈,但乙肝病毒的cccDNA已嵌入人體肝細胞,細胞核內染色體cccDNA很難清除,也有復發(fā)的可能。慢性乙肝變成遷延不愈,部分患者可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,故大多數患者都需要長期的抗病毒治療,才能控制疾病的進展。

相關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