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管上端連直腸,下端是肛門,全長約3厘米。肛門是消化道的出口。肛管周圍環(huán)繞著由橫紋肌構(gòu)成的外括約肌,能控制排便。外括約肌斷或嚴重外傷時,可引起大便失禁。肛管和肛門的皮膚極敏感,損傷或感染時可產(chǎn)生劇烈疼前,肛管和肛門常見的疾病有痔核、肛瘺、肛裂、脫肛等。肛管雙是沒量體濁的部位之一。
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,上自齒線,下至肛緣,長約3—4cm,為解剖性肛管。有人將肛管上界擴展至齒線以上1.5cm,即肛管直腸環(huán)平面,稱外科性肛管,一般少用。肛管的表層,在上段為柱狀上皮及移行上皮,下段為移行上皮及鱗狀上皮。男性肛管前面與尿道及前列腺相毗鄰,女性則為子宮及陰道;后為尾骨,周圍有內(nèi)、外括約肌圍繞。
齒線為直腸與肛管的交界線,由肛瓣及肛柱下端組成,該線呈鋸齒狀,故稱齒線(或稱梳狀線),為重要的解剖標志。胚胎時期齒線是內(nèi)、外胚層的交界處,故齒線上、下的血管,神經(jīng)及淋巴來源都不同,其表現(xiàn)的癥狀及體征也各異。齒線在臨床上的重要性如下:①齒線以上主要由直腸上、下動脈供應(yīng),齒線以下為肛門動脈供應(yīng)。齒線以上靜脈叢屬痔內(nèi)靜脈叢,回流至門靜脈,若曲張則形成內(nèi)痔。齒線以下靜脈叢屬痔外靜脈叢,回留至下腔靜脈,曲張則形成外痔。齒線以上感染可經(jīng)門靜脈脈而致肝膿腫;齒線以下感染 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