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收藏
手機看
分享
-
-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(xù)觀看
中性粒細胞比率偏低是什么意思
- 中性粒細胞比率偏低是什么意思
-
參與醫(yī)生
北京大學第一醫(yī)院 歐晉平 主任醫(yī)師

中性粒細胞比例偏低一般在臨床上比較常見,一個是中性粒細胞減少,再一個是血中異常細胞增多,導致中性粒細胞比例降低。所以,針對中性粒細胞比例低的情況下,應該去綜合考慮。中性粒細胞作為白細胞中的主要成分,占50%-70%的水平。如果白細胞總數(shù)低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會低,可以去解釋整個血象的下降,要積極尋找病因。如果血常規(guī)當中白細胞也低、紅細胞也低、血小板也低,要考慮再生障礙性貧血、急性白血病,這是中性粒細胞低的情況。另外,如果有異常細胞增多,導致中性粒細胞比例低的情況,有的白血病病人主要表現(xiàn)為白細胞增多,白細胞增多甚至達到幾萬、十幾萬的水平。但是中性粒細胞比例很低,也就是正常的中性粒細胞、正常的細胞偏少。再結(jié)合其他的情況,如出現(xiàn)貧血或者血小板的下降,更有利于急性白血病的診斷。還有一種稱為慢性的白血病,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、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,都是異常細胞增多。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當中淋巴細胞增多,導致中性粒細胞比例下降,但具體的計數(shù)還在正常范圍中。所以,中性粒細胞比例偏低,在感染的情況下,如病毒感染時中性粒細胞低,或者淋巴細胞高、粒細胞偏低。然而也要注意到,如白血病的情況下,急慢性白血病都有可能出現(xiàn)中性粒細胞比例低。所以,要結(jié)合臨床、病人具體的情況,甚至要結(jié)合骨髓、基因的檢查,來明確具體的病因。

相關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