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 手機看

分享

嬰兒歪頭和斜頸的區(qū)別

參與醫(yī)生

河南省人民醫(yī)院 王曉暉 主任醫(yī)師
嬰兒歪頭和斜頸的區(qū)別具體如下:1、歪頭:一般是指嬰兒本身沒有器質性病變,比如沒有頸椎問題、斜視問題、胸鎖乳突肌攣縮問題,僅為嬰兒的頸背部肌肉力量比較薄弱,此時嬰兒因為比較幼小,頸頭部可能姿勢調整得不是很靈活或者居中,此時可能表現(xiàn)為歪頭,但隨著嬰兒年齡增加,歪頭現(xiàn)象會逐漸好轉和調整;2、斜頸:斜頸一般分為肌性斜頸、骨性斜頸、眼性斜頸,眼性斜頸是指嬰兒因為斜視的問題而造成的斜頸,骨性斜頸是頸椎歪斜造成嬰兒的頸部歪斜。臨床中最常見的斜頸是肌性斜頸,是因為胸鎖乳突肌受到外力或者壓迫后,局部變性、攣縮、纖維化甚至骨骼化,牽拉嬰兒的單側頸部,造成頸部偏向患側、面向肩側,此時可以在乳突和胸骨、鎖骨之間的區(qū)域,摸到一條攣縮變性的肌肉。這條攣縮變性的肌肉質地非常韌、硬,活動度非常差,沒有明顯的壓痛,但觸摸后有觸摸骨骼的感覺。早期可以通過按摩、理療來促進嬰兒變性的肌肉恢復正常,但如果癥狀比較嚴重,或者1歲后仍然頸部歪斜,此時肌性斜頸需要通過手術矯正。因此,歪頭和斜頸的區(qū)別,通過以上的特點基本可以大致判斷,嬰兒歪頭可以等待觀察,但斜頸如果到嬰兒1歲的時候仍然沒有恢復,可以考慮手術治療。
相關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