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 手機看

分享

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的治療方法

參與醫(yī)生

海南省人民醫(yī)院 陳軼 主任醫(yī)師
沙門氏菌是1885年Salmon分離的豬霍亂桿菌,由于這一發(fā)現在研究中的貢獻大,便命名為沙門氏菌屬。本屬細菌絕大多數成員對人和動物都有致病性,能引起人和動物的敗血癥與胃腸炎、流產,并能引起食物中毒,是人類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。根據其致病范圍可分為三大類群: 1、專門對人致病,如傷寒沙門氏菌、副傷寒沙門氏菌,分為甲型、乙型、丙型; 2、引起人類食物中毒,如傷寒沙門氏菌、豬霍亂沙門氏菌、腸炎沙門氏菌、紐波特沙門氏菌; 3、專門對動物致病,很少感染人,如馬流產沙門氏菌、雞白痢沙門氏菌,致病性最強的是屬傷寒沙門氏菌。人類感染鼠傷寒沙門氏菌主要表現為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腸炎癥狀,如腹痛、腹瀉、惡心、嘔吐,糞便呈水樣或糊狀,有腥臭味,可以看到膿血,糞便檢查可以看見紅細胞和白細胞。 由于患者頻繁嘔吐及腹瀉,會造成脫水、電解質和酸堿失衡,嚴重可以造成急性循環(huán)衰竭、腎功能衰竭和中毒性休克。在治療上要給予腸道傳染病的隔離,直至體溫正常后15天再解除隔離。要給予補液,補液的液體要含有鹽水、葡萄糖,要注意電解質平衡。要給予抗生素治療,抗生素推薦使用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,如莫西沙星、左氧氟沙星和第三代頭孢菌素。要對癥處理,患者腹瀉嚴重時可以給予蒙脫石散收斂,可以給予腸道益生菌,促進腸道菌群恢復。
相關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