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貝母又名川貝、青貝、松貝、爐貝、京川貝、知貝。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、暗紫貝母、甘肅貝母及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。川貝母主產(chǎn)于四川、西藏、云南等地。暗紫貝母主產(chǎn)于四川阿壩。甘肅貝母主產(chǎn)于甘肅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梭砂貝母主產(chǎn)于云南、四川、青海、西藏等地。因產(chǎn)地不同又分為:“松貝”主產(chǎn)于四川,集散于松潘地區(qū);“青貝”主產(chǎn)于青藏高原,以甘孜、德格為集散地;“爐貝”主產(chǎn)于四川,以康定的打箭爐為集散地(有地方將產(chǎn)于東北的平貝、新疆的伊貝作為本品入藥,但藥典未收載)。
作用用途
川貝母 具有清熱潤肺,化痰止咳的功能。主要用于肺熱燥咳,干咳少痰,陰虛勞咳,咯痰帶血等。常用于虛勞咳嗽,肺熱燥咳,尤多用于肺虛久咳,痰少咽燥或痰中帶血等證。本品還有散結(jié)消腫作用,又治癰腫瘰疬、乳癰、肺癰等證。
現(xiàn)代臨床上還用于百日咳、慢性支氣管炎、乳頭皸裂、嬰幼兒消化不良等。
用法推薦
(1)醫(yī)師處方用量3~9g。
(2)川貝母、天麻各等份。共研細(xì)粉,每日3次,1日2~3g,溫開水沖服。用于老年哮喘。
(3)川貝母6~9g。打碎后與適量蜂蜜同燉后常服。用于虛勞咳嗽、肺熱燥咳等,治肺虛久咳,痰少咽燥或痰中帶血。
(4)川貝母粉2g。放入挖去心的梨內(nèi),加冰糖20g,鍋內(nèi)蒸上汽后再蒸10分鐘,服食,每次1個(gè),每日2次。用于肺虛久咳。
(5)川貝母粉10g、冰糖20g、廣柑1個(gè)。廣柑去皮,在碗內(nèi)壓成絨狀并去核,加入川貝母粉和冰糖,放入鍋內(nèi)隔水蒸,上汽后再蒸10分鐘,服食,每次1個(gè),每日2次。用于肺虛久咳。
(6)川貝母粉3g、冰糖適量。加開水適量燉服。用于肺燥及陰虛咳嗽。
(7)川貝母、白芨、款冬花各等分。共研末用開水吞服。治百日咳、慢性支氣管炎。
(8)川貝母9g、紫菀12g、核桃仁12g、蓮藕節(jié)適量。將前3味藥共研為細(xì)末,裝入藕孔中,用蕎麥面封口煮熟,1日分2次服。用于百日咳。
(9)川貝母5g、去皮杏仁3g。于鍋中,加入適量冰糖同煮,小火煎熬30分鐘即服。用于小兒外感咳嗽,痰熱郁肺及陰虛燥咳等。
(10)川貝母、炒黑(白)芝麻各等份。共研(可酌加麻油)調(diào)涂患處。用于治乳頭皸裂。
(11)川貝母粉適量。內(nèi)服??捎糜趮胗變合涣肌?/p>
(12)川貝母、石膏各等量。共研為細(xì)末,1周歲內(nèi)小兒1次0.6g,1日3次,開水送服。用于小兒熱盛咳嗽。
(13)川貝母3g、天竺黃3g、僵蠶3g、蟬蛻3g、生姜1片。1日1劑,水煎服。用于咳嗽。
(14)川貝母6g、桔梗6g、冬蟲夏草9g、梨皮9g。1日2~3次,水煎服。用于肺虛咳嗽。
(15)川貝母6g、苦杏仁5g、桃仁5g、地龍9g。水煎,1日分2~3次服。用于咳嗽,支氣管炎,哮喘。
(16)川貝母5g、紫蘇子5g、葶藶子3g、制半夏6g、大黃2g。水煎,1日分2~3次服。用于咳嗽,支氣管炎,哮喘。
(17)川貝母120g、核桃仁100g、豬板油100g、冰糖100g。先將貝母、核桃仁研碎,豬板油切碎,再加入冰糖拌勻后共蒸熟,每次25g,1日2次,暖開水沖服。用于慢性支氣管炎。